下载安全*护APP,真的安全?某日12:13,一女性客户在男友陪同下,手持定期存折到我行江西萍乡某支行,要求结清全部定期存款并转入名下借记卡中,其间神情紧张地询问柜员:有什么办法可以保全资产?柜员当即心生警觉,意识到客户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立即向内控副职报告。经了解,此前有自称公安局工作人员的人致电客户,称客户因身份证被他人盗用而涉嫌洗钱案件,需下载安全*护APP,添加客户微信后发来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拘捕令暨冻结管收执行命令文件,叮嘱客户千万要保密。

听罢,内控副职确认客户遭遇了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于是让客户回拨微信语音电话,由客户男友接听询问。对方听出不是客户本人后立马挂断电话。至此,客户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被骗。为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内控副职立即引导客户通过智能柜台重置了借记卡密码,并协助客户将借记卡上的活期存款转为了定期存款。

1、2007年1月的熊猫烧香网络安全事件,算是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互联网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骇客李俊,发布熊猫烧香病毒,可感染系统的*.exe、*.com、*.pif、*.src、*.html、*.asp后缀的文件,导致出现蓝屏、频繁重启和硬盘文件损坏等问题,一度让人闻风丧胆,给很多门户网站、数据系统带来的损害是无法估算的。

2、2014年出现的数十亿账号信息泄露网络安全事件。这算得上历史上最让人恐慌的安全事件了。根据百度搜索显示的结果,当年大品牌的泄露事件包含家得宝、摩根大通银行、支付宝、苹果、携程、小米、索尼、微软甚至韩国三大信用卡厂商以及12306都赫然在列。除了这些大型事件,很多小型的泄露事件都在不断发生,有的甚至无从调查。账号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安全,绝对不容忽视。

我国《网络安全法》将正式生效实施,对网络运营者数据安全管理提出了系统且严格的法律要求。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发布大数据安全风险与对策研究报告,遴选了近年来国内外典型数据安全事件,系统分析了大数据安全风险产生的类型和诱因,并分别从提升国家大数据生态治理水平(政府)和加强企业大数据安全能力(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推动我国大数据安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教案#导语】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即“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为了“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而开展的主题活动。以下是无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部安全使用网络的倡议,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网络使用安全教育,减少因网络的使用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杜绝网络潜在危险。
上过网的请举手;“你们平时上网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2.师述:看来,同学们利用网络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能查资料,玩游戏,聊天,看天气预报,看新闻,看小说,发邮件,听音乐,看电影,购物等,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网络世界是精彩的,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不会科学、安全、合理的上网,同样会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